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它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在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溶栓治疗检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1、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用临床症状来诊断DVT和PE是不准确和不敏感的。检测DD浓度可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对DVT进行早期筛选,有利于
血栓的预防。对临床疑诊为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患者,当血浆DD 浓度低于临界值(230ng/ml)时,可以作为排除VTE 诊断的筛选试验;当血浆DD持续升高时,提示肺栓塞发病几率增高,对于陈旧性静脉血栓来说,此种情况意味着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
2、动脉血栓的形成
D-Dimer 水平升高常见于以下情况:心肌梗死、中风、不稳定心绞痛,D-Dimer 也可作为动脉血栓的危险预报。
3、手术、创伤后血栓监测
外科手术,组织损伤等对凝血系统的激活可使DD 水平显著升高,出现血栓形成的趋势。手术后2~3天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升高。由于术后高风险人群数量较多,术后一周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连续监控D-二聚体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术后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这就警告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
4、肿瘤和白血病、糖尿病、正常妊娠妇女、狼疮患者血浆DD的变化规律: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5、脑梗死
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随着血栓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会迅速下降。如持续较高的水平不降,则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继发性血栓形成。因而,在脑梗死治疗尤其在溶栓治疗中动态监测D-二聚体含量对脑梗死的诊断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 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被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十分重要,可作为监测溶栓药物的疗效指标。
更多疑问请咨询
0311-86119241,
周围血管科的专家将会及时为您解答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