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肿胀、疼痛,久站久立及活动后加重,但休息后可以减轻或者缓解,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淤积性溃疡等,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您能通过这些症状判断是什么疾病吗?陕西榆林的刘女士就患了这种疾病,这是静脉系统常见的
静脉血栓的表现。
今年49岁的刘女士,在201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左下肢红肿、疼痛,当时就诊于当地省级医院,诊断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住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出院,间断口服抗凝药物,未穿弹力袜。本以为手术做了,药物也用了,应该没事了,可在2015年6月初,因为久坐刘女士出现了右下肢的肿胀、疼痛,且皮色发红,立即到当地县医院就诊,经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只好再次住院接受抗凝、溶栓治疗,半月后症状好转,出院后坚持口服利伐沙班。
出院后医生叮嘱一定要按时服用抗凝的药物巩固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以指导用药。坚持用了三个月药物的刘女士见自己的症状平稳,便未再复诊,且自行停药,就在12月中旬,双下肢肿胀再次复发,并伴有胀痛,刘女士通过朋友介绍来到石家庄平安医院周围血管科就诊,专家衣卫东详细询问了病史,并查下腔及双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提示:下腔静脉内强回声(考虑滤器);下腔静脉内滤器远段血栓,双髂、双下肢股静脉及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病变。明确诊断为“下腔静脉及
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收住院治疗。
静脉血栓是什么疾病?住院医生董立潮医生介绍: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三大因素。好发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人群。临床上表现为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淤积性溃疡等,严重的静脉血栓栓子脱落,顺血液回流到肺部,形成肺栓塞,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严重的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患者生命。
根据刘女士的情况,董立潮医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因其长期劳累,属久劳,劳伤元气,气伤则气行不畅,气为血帅,气不畅则血行缓慢,瘀阻脉道,脉络滞塞不通,不通则痛,脉道阻塞,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停滞肌肤则肿,瘀血阻络,瘀久化热,故患肢发红、发热,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股肿”,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给予中药口服,方药如下:玄参、当归、茯苓、泽泻、公英、桃仁、红花、水蛭、活血包、利湿包、清解包等,水煎,日一剂,口服;针对堵塞的血管给予
血管内灌注治疗,直接将药物作用于病变的部位,血栓部位直接用药,溶栓效果确切,消除血管内膜炎性病变,预防血栓蔓延加重,局部用药,有效浓度高,全身用药量减少,花费和毒副作用明显减少。
经过20天的治疗,刘女士双下肢肿胀基本消退,疼痛消失,病情好转,康复出院。电话随访四个月,病情稳定,现坚持用药巩固治疗。
董立潮医生指出,静脉血栓康复出院后,一定要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半年以上,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检查,以
预防静脉血栓的反复,在口服抗凝药物的同时禁食绿叶蔬菜,以防影响抗凝;同时口服活血通络的胶囊巩固治疗,并穿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液再次在下肢淤积,形成新的血栓。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大量活动,久站久坐后适当运动,每日可平卧抬高下肢30°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疾病反复。
更多关于静脉血栓的问题,可以点击平安医院周围血管科在线专家咨询,或者拨打专家热线0311-86119241,也可关注微信账号payyjmxs后台留言,相关专家将及时为您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