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致病的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严重的出现呼吸心跳骤停,造成猝死。
血流滞缓。
血流滞缓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
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
静脉壁损伤
静脉壁可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这些损伤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更多关于
静脉血栓的问题,可以点击平安医院周围血管科在线专家咨询,或者拨打专家热线0311-86119241,也可关注微信账号payyjmxs或payyxgk,相关专家将及时为您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