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为农历的七月二十四,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在古意“去也”,处暑即为暑气至此而止,夏天就要过去。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感冒和肠胃疾病多发。对于周围血管病患者来说,如果自身抵抗力下降,在处暑这个节气很容易发生感冒、肠胃不适、感染等。下面就请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周围血管科专家为患者介绍处暑养生小常识,平安度过这一节气。
1、不要过早增添衣物。周围血管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平时要注意保暖,但是不可过早穿上过厚的衣物。处暑气温不稳,夏热尚未完全消退,一旦气温回升,大量出汗再受风,是极易感冒的。这段时间要逐渐添衣,早晚天凉可多穿一件外套,中午气温较高则适当减衣。
2、冷水洗脸。冷水浴被称为“血管体操”,虽然周围血管病患者不建议进行冷水浴,但是可以用冷水洗脸,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
3、调理饮食。为了防止“秋燥”,应当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要多吃蔬菜水果。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而且含大量水分,以梨最佳。
4、早睡早起: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利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5、保持内心平静。秋燥不仅仅表现于皮肤干燥,更会让人内心浮躁。专家提醒,情绪要慢慢收敛,不可亢奋或者郁结,内心要清明保持安静。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养生特点,养生帮助大家身心健康,让患者加快康复,但是不恰当的养生会反其道而行,损害人体健康,所以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而恰当的养生。
看了以上介绍,如果您还有疑问或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周围血管科专家,咨询电话:
0311-86119241或400-6228-728,将竭诚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