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林,女,72岁,河北徐水县人。
主诉:双下肢麻凉、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7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发凉、怕冷,未予重视,并出现步行约200米后双足踝处酸困不适,休息2分钟后可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未做相关检查,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牵引、按摩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时间延长患者双下肢发凉怕冷及间歇性跛行症状逐渐加重,7天前患者活动后左小腿酸胀疼痛明显,目前患者跛行距离为50米。今为求中西医结合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余年,血压最高达160/60mmHg;冠心病病史5年;15年前患脑梗塞,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病史2年;2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否认“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史,否认“疟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形体适中,面色如常,双肺、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发育正常,双足趾甲增厚卷曲,脆性增加。双下肢肤色苍黄,汗毛稀疏,皮肤干燥、脱屑;双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左膝平面以下皮温凉,左足肤色略苍白;双足背轻微肿胀,双足趾轻微触痛。双侧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侧腘动脉、右侧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
辅助检查:下肢动脉彩超“左髂外、左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中医辨病辨证:患者老年女性,主因“双下肢麻凉、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7天”入院,跗阳脉消失,符合中医“脉痹”诊断。患者年老,脾肾阳虚,气血两亏,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淤血内阻,脉道不通,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出现下肢乏力、发凉;不通则痛,故见肢体疼痛;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涩为脉络寒凝、瘀血内阻之象,综合舌脉症,本病病位在血脉,病性属虚实夹杂,病症属脉络寒凝。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女性,72岁。2、双下肢麻凉、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7天。3、专科检查:双下肢发育正常,双足趾甲增厚卷曲,脆性增加。双下肢肤色苍黄,汗毛稀疏,皮肤干燥、脱屑;双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左膝平面以下皮温凉,左足肤色略苍白;双足背轻微肿胀,双足趾轻微触痛。双侧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侧腘动脉、右侧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侧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4、辅助检查:下肢动脉彩超“左髂外、左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脉痹
脉络血瘀
西医诊断:1.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
3.冠心病
4.腰椎间盘突出
5.陈旧性脑梗塞
6.子宫切除术后
诊疗计划:
1.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2.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扩血管、活血通络等治疗为主,给予患者丹参川芎嗪、疏血通等药物治疗。
3.中医辨证为脉络寒凝,给予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口服,具体方剂如下:白术、党参、茯苓、鸡血藤、蜈蚣、生薏米、桔梗等。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下肢麻凉、酸胀感觉明显缓解,遂嘱其带药回家继续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未复发。
更多疑问请咨询
0311-86119241,
石家庄平安医院周围血管科的专家将会在线为您解答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