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的脚步悄悄的临近,树叶在一片片的飘落,天气渐冷,初霜出现,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随着寒冷天气的降临,您的腿还健康吗?
天冷了,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出现了腿部的酸困、沉重、疼痛的症状,有时活动会受到影响,这时老人往往认为这是受凉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嘴上常说的风湿病,但这里周围血管科专家提醒您:有时老年人的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很可能是下肢动脉缺血造成的,也就是血管科常见的
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血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好发于老年人,起病比较隐匿,进展缓慢,常与风湿病、腰椎疾病、大动脉炎、脉管炎、动脉栓塞等疾病相混淆。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主要病理表现为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造成肢体的缺血,出现患肢怕冷、皮温降低、皮肤色素沉着、间隙性跛行、静息痛等,随着肢体缺血的加重,严重的会引起肢体末端的坏疽,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甚至造成截肢的危险。
引起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像外来因素包括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内在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另外还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危险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中,寒冷、潮湿的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导致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或复发的重要原因所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闭塞,肢体末端供血不足,会出现一系列的缺血症状。当天气变凉后,一方面可导致血管收缩,使肢体末端的血流量较少,另一方面会导致血流缓慢,与血管壁接触时间延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血液带走,有形成分逐渐沉积在血管内壁,造成管腔进一步狭窄,就会出现腿部的酸困、沉重、疼痛,重者见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溃烂、坏死,造成截肢。
所以这里周围血管科专家提醒:当天气变凉后,家中的老人一旦出现了下肢的发凉、麻木、疼痛的症状,除了考虑风湿病、腰椎病等,一定要到周围血管科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是因为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肢体末端的缺血症状,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更严重的症状出现,给老人及家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同时天气寒冷了,老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的运动,调畅情志,进补要适当,这些都有利于血液的循环,预防老年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