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在美好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的最后一天。大地回春,万象更新,贴春联是向旧年告别,也是对新年的期盼。为此,周围血管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在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一同行动起来,贴春联、挂中国结、送福字,用喜庆的装饰来为过年不能回家的患者扫去一年的尘埃,让每一个人都能喜气洋洋迎接新春的到来。
早上交完班、查完房、换完药,将每日必要的工作妥善安排好之后,护士长笑意盈盈地拿出了珍藏多日的春联和福字。一声招呼,大伙纷纷聚拢过来,护士小姑娘们个个满脸喜气,想必她们盼这一刻也已好久了。领到任务,大家快速行动开来,有负责挂中国结的,有负责贴对联的,有负责贴福字送祝福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能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病人纷纷走出病房,乐呵呵的观看医护人员忙碌欢喜的身影,也有身体状况较好的病人,甚至按捺不住直接接过福字贴了起来。喜庆的春联和福字映红了每一个人的笑脸,过年的欢乐气氛传到了每一位患者的身边。
贴完春联和福字,医护人员还将另一份礼物送到了每一位患者手中。那是更精致的“福”字,更真诚的祝福。纵使因病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我们依然让患者感受到过年的欢乐气氛,接到浓浓的新年祝福。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一位患者:春节来了,福到了,疾病终将远去。
羊年已经疾驰而去,猴年正在欢蹦而来。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周围血管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将用更真诚的服务态度、更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每一位饱受血管病困扰的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拓展阅读: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